期刊精粹 | 新加坡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综述【抢先版】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新加坡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综述》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新加坡标准地铁票
图片来源:https://dimg05.c-ctrip.com/images/fd/tg/g4/M03/FA/DF/CggYHlbSZ-eAYzwfAAJArrSI81s476_R_10000_500_Q90.jpg
新加坡的交通规划从起步之初就确立了公共交通绝对优先的战略。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高效复合利用土地和建设综合性的陆路交通网络成为新加坡政府解决交通问题的基本原则。都市重建局、建屋发展局和陆路交通局三个最主要的管理部门协同合作打造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结构,以工作居住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充分整合的土地利用原则,在城市硬件建设上降低出行需求和出行距离,并通过政策控制私车,保障了居民出行以公交优先的常态。
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由地铁、轻轨和公共汽车三部分组成,地铁为主,其他两部分为辅。新加坡地铁由政府建设,但交由财务独立的政联公司根据市场情况运营。政府主导的融资模式保障了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低票价的福利特征,而市场化运作的定位带来了精心的商业管理。同时公共交通管理理事会负责公交行业的规范和票价管理等服务监管工作,票价的确定也并不一味偏重乘客利益,而是在确保票价可负担与保持运营公司财务状况合理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为避免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之间不必要的竞争,新加坡将公汽整合入城市地铁和轻轨系统。目前的两个交通运营商(SMRT和SBS)都混合经营轨交和公汽业务,整体提升公交系统的效率和便利程度。
图1 新加坡地铁和轻轨线路图
图片来源:http://www.wanco.com.cn/newscontent.asp?id=32
公共交通站点的综合功能开发和硬件配套在新加坡公共交通管理中被高度重视。重要公共交通枢纽通常位于镇中心等重要位置,通过立体复合功能开发,形成不仅容纳地铁和公共汽车换乘站点,同时也是购物中心、公共图书馆、饮食中心等服务周边区域居民和通勤人士的综合体,而且综合体上面或相连位置设有高层办公或高层住宅建筑。
图2 新加坡公交枢纽综合体——宏茂桥
图片来源:https://img1.qunarzz.com/travel/poi/1412/1c/1cf3dab020fcd6f7cdb.jpg_r_1024x683x95_103f1e13.jpg
目前新加坡已建成9处这类依托交通枢纽的综合体,今后还将新增类似开发项目。此外,加长公汽站台长度、建设带顶连廊加强交通站点与周边住宅或其他建筑的步行联系、行人天桥增设电梯等加强无障碍设计等手段都进一步增加了公共交通的便利度。除了硬件建设外,新加坡针对公共交通的管理手段公开透明,动态发展且长期实施,譬如鼓励市民错峰出行的奖励计划,强制性让路给公车计划,通过智能信息平台提供实时交通状况等都提升了公共交通的效率和吸引力。
新加坡公共交通的发展也得益于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并能适应变化及时调整的交通规划。历经多年的精细化发展,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不仅提升了城市综合运行能力,也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程度。
作者:沙永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纪雁,上海泛格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
陈婉婷,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研究助理
延伸阅读
东亚菜市场发展经验及其借鉴——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为例
中心区的混合功能与城市尺度构建关系——新加坡滨海湾区模式的启示
编辑:张祎娴
排版:赵大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